项目编号: | 项目类别: | 矿权 | |
所在地区: | 安徽/滁州 | 所属行业: | 矿业 |
挂牌日期: | 2010-02-26 至 2010-12-31 | 投诉举报: | 请点这里举报投诉 |
标的基本情况
转让标的为安徽省两个铜矿采矿权加一个选厂,两个矿区皆有公路与外界相通,交通很方便。
二、地理情况
铜矿A:海拔标高一般在50~70米,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,年平均降雨量为1386.6毫米,年平均气温16℃,电力、通讯、交通等基础设备完善,电力由华东电网供电,居民用水来自地下及池塘,能满足矿山及民用用水、用电。
铜矿B:海拔标高一般150米~295米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15.8℃,年平均降雨量1368毫米,无霜期236天。区内人口稠密,物产丰富,小型矿山开采较发达。区内劳动力资源丰富,水电可满足矿山生产及生活需要。
选厂:在原有30吨、50吨球磨能量生产流水线的基础上,新增了一台球磨150吨的生产流水线。经过不断的改造、升级,现选厂日产量达300吨, 年选矿量已突破10万吨,选矿回收率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制定标准。年产铜量:2000吨、金:13000克、银:583000克、铁:14400吨、硫:18000吨。经济效益可观。
三、完成工作量
铜矿A:储量核实工作量为:1∶1000 地形测量0.132 K㎡,坑内外对照图实测0.132 K㎡,1∶1000 地形地质图修测0.1132 K㎡,1∶1000 地质剖面测量510 米,编制1:1000地形地质图1张,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1张,剖面图2张,矿山开采现状图1张,坑道素描图1张,叠合图1张,取样分析13个(内检样3个),地质观测点38 个,坑道测量总长度1 层315 米。
铜矿B储量核实工作量为:1:1000地形测量0.49K㎡(实测),1:1000地质测量0.49K㎡(修测),开采现状测量0.10K㎡(实测),地质剖面测量390m/4条(修测),工程测量91点(全站仪)。
四、勘查情况
铜矿A:
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及第四系全新统。和龙山组上为主要赋矿层位。厚度160.83 米。
花岗闪长岩侵入和龙山组,使两侧围岩变质为条带状矽卡岩或本身变质成内矽卡岩,铜矿化强烈,常形成含铜矽卡岩。
铜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条带状矽卡岩带中,受接触带控制。矿石金属矿物以黄铜矿、黄铁矿为主,少量斑铜矿、辉铜矿、闪锌矿、赤铁矿等。
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、交代残余结构,少量网状结构、压碎结构等,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和浸染状构造少量条带状构造。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需选硫化铜矿石,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铜矽卡岩矿石。矿体内部无夹石存在。该矿系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,矿床形成温度为中低温热液交代型。
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,环境地质条件中等,工程地质条件简单,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应归类为复合问题矿床—Ⅱ-4 类型。
铜矿B:
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及第四系。
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接触矽卡岩中或花岗闪长岩内灰岩捕虏体(矽卡岩)中,矿体呈脉状透镜状,矿区范围内圈定铜矿体四个编号为Ⅰ、Ⅱ、Ⅲ、Ⅳ。
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、含铜黄铁矿、斑铜矿、辉铜矿、黄铁矿、磁铁矿、赤铁矿,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、云母、方解石、石榴子石等。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铜,伴生有益组分为金、银、铁,有害组份主要有硫。
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~他形晶结构、充填交代结构及残余结构、假象结构等。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,次为浸染构造—稠密、稀疏浸染状、星散状构造、条带状及网脉构造等。
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硫化铜矿石,其次为氧化矿石。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铜矽卡岩,其次为含铜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和含铜矽卡岩化大理岩矿石。
矿床氧化带较发育,在地表形成铁帽,矿体在垂向上变化一般地表为氧化矿石,上部为原生铜矿石为主,中下部以铁铜矿为主。其中Ⅰ号矿体铁帽平均垂深10m左右,Ⅱ、Ⅲ号矿体铁帽平均垂深3m左右。
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成因类型。
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,工程条件属简单类型,环境地质条件亦较为简单,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—Ⅰ类型。
五、矿体情况
铜矿A:Ⅰ号矿体形态呈长条形透镜状,长180 米。地表由探槽控制,地下由浅井,平巷和钻孔ZK551、ZK552 控制,长180 米,倾向延伸100~370 米(矿界内250 米),平均285.0 米。平均视厚度5 米左右。走向北东40°左右,与接触带走向基本一致,倾角55~75°,+50~-50 米近直立。赋存标高+76.23~-263.00 米。
Ⅱ号矿体为一单孔控制的零星矿体,呈透镜状,走向、倾向长均为50米。矿体视厚度5.18 米,赋存标高-40~-85 米。
铜矿B:Ⅰ号矿体产于岩体接触带矽卡岩中,呈脉状,矿体长约270m,矿体厚度变化较大,地表出露铁帽平均垂深10m左右,矿区范围内矿体厚度一般在1.15~13.7m,平均厚度8.43m;矿体走向北东,倾向南东,倾角约30-45°。据工程揭露向深部逐渐变窄。矿体斜深70-90m,赋存标高208-265m,为矿床主矿体之一。
Ⅱ号矿体产于花岗闪长岩内灰岩捕虏体,含铜矽卡岩带中,矿体呈透镜状,出露长度164m,矿体厚度6-10m,平均厚度9m,地表铁帽平均重深3m左右,矿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,倾角60-70°,矿体斜深50-143m,赋存标高+159m~+293m,为矿床主矿体之一。
Ⅲ号矿体赋存花岗闪长岩内灰岩捕虏体含铜矽卡岩带中,矿体呈透镜状,仅单工程控制,地表出露为铁帽,下部为含铜矽卡岩,出露长度约50m,厚7.5m,走向近南北,倾向东,倾角50°,矿体斜深50m,赋存标高+189m~+265m。
Ⅳ号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内灰岩捕虏体含铜矽卡岩中,该矿体在采矿平巷发现,矿体长度50m,厚约5m,走向近南北倾向东,倾角60°。矿体斜深39m,赋存标高+187m~+222m。
六、储量和品位
铜矿A:保有(122b+2S22+333)铜金属量2247.79 吨,平均品位1.04%。其中(122b)铜金属量472.21吨,(2S22)铜金属量13.30 吨,(333)铜金属量1762.28吨。
铜矿B:保有(122b+333)铜金属量2782.85吨,平均品位Cu 1.02%。其中(122b)铜金属量1292.45吨,(333)铜金属量1490.4吨。
七、转让价格及交易方式
1、铜矿A和铜矿B的单独转让价参考价皆为2000万元,两个矿和一个选厂整体打包转让参考价3500万元。
2、根据意向购买人的征集情况,选择采用协议或拍卖方式交易。
八、其他事项
1、有详细的勘查资料,可来咨询查阅。
联系人:张顺强 13551343311 028—86026811
四川天信拍卖有限公司
华夏矿权网:www.88cc88.cn
2010年1月19日
- 转让方信息
-
- 转让方:四川天信拍卖有限公司
- 企业规模:未填写!
- 负责部门:四川天信拍卖有限公司
- 联系人:张顺强
- 地址:未填写!
- 邮编:未填写!
- 电话:13551343311 028—86026811
- 手机:未填写!
- 传真:未填写!
- 邮件:未填写!
- 受让方应具备的条件
-